直播預告 | 采用PBPK模型評估口鼻吸入制劑的ADME與PK特征
直播預告 | 采用PBPK模型評估口鼻吸入制劑的ADME與PK特征
Evaluate ADME and PK characteristics of orally and nasally inhaled drug products using PBPK models
直播時間
2023年7月6號 周四 14:00-15:30
主講人
陳濤
凡默谷技術總監
超過10年的藥物建模與模擬從業經驗,涉及對新藥及仿制藥的體內溶出、吸收、處置過程的建模,已成功建立及考察了近50個藥物的PK模型,研究工作涉及體內外相關性建模、首次人體PK預測、生物等效性考察、藥物相互作用評估等。作為技術團隊負責人,受邀在不同的學術會議上發表主題報告數十場、參與發表了首次人體PK預測、PBPK建模、仿制藥等效性考察等不同應用領域的中英文文章12篇。
課程簡介
口鼻吸入制劑經吸入途徑將藥物遞送至呼吸道和/或肺部以發揮局部或全身作用,主要用于呼吸系統疾病以及其它疾病的治療,具有直接到達吸收或作用部位、避免肝臟首過效應等優點。由于吸入制劑需藥品與吸入裝置的聯合使用、生物等效性評價通常為體外藥學與體內臨床研究相結合、種屬間肺部生理差異等,使得該類制劑的開發與體內外評估都較為困難。
生理藥代動力學PBPK建模可以將藥物的藥學及制劑學參數和生理環境連接起來,實現給藥后定量評估藥物的ADME/PK過程,進而助力制劑的開發與優化,指導臨床方案的設計以及預測潛在的臨床性能等。
本次公共課將講解口鼻吸入制劑的機制性肺部生理模型(PCAT)的基本原理和特點,并通過具體的應用案例展示如何搭建吸入制劑的PBPK模型、開展動物到人的種屬PK外推,評估制劑因素對PK的影響(如生物等效性等)等。
課程大綱
機制性肺部生理(PCAT)模型概述
案例1-口鼻吸入制劑的PBPK建模
案例2-種屬外推預測潛在臨床表現
案例3-評估制劑因素對PK的影響
建議參會對象
吸入制劑研發
制劑研發
臨床藥理
PBPK建模
非臨床評價
報名方式
見下方海報
我們將整理出報名人員普遍較關注的5個問題,在直播間進行解答
報名截至時間:2023年7月6日中午12:00
會議鏈接將在7月5日統一發送到您注冊的郵箱
直播方式
小鵝通(手機或電腦端均可收看)
(直接通過微信登錄課程,無需下載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