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費公開課 | PBPK模型在兒科藥物研發中的應用及案例分享
直播時間
2020年10月27日(周二)14:00-16:00
課程簡介
近年來,生理藥代動力學PBPK模型越來越多地應用于兒科藥物研發領域。從倫理學考慮,采用模型模擬的方法,減少不必要的兒科人群藥物臨床試驗,有利于兒科人群的痛苦最小化。因此,最大程度利用已有數據,盡可能減少兒科人群藥物臨床試驗受試者數量,通過數據外推來完善和豐富兒科人群用藥信息,指導臨床用藥,是提高保證患兒用藥安全有效的最有效途徑之一。
本次公開課將重點講解在兒科藥物研發中,建模與模擬方法(PBPK)法規進展及應用進展,結合兒科人群特點介紹建模與模擬時需要考慮的因素,并分享應用案例。
報名方式,見下方海報!
報名截止時間:2020年10月27日(周二) 中午12:00
主講人
史愛欣 北京醫院臨床試驗研究中心I期臨床研究室主任
史愛欣,教授,主任藥師,碩士生導師,北京醫院臨床試驗研究中心I期臨床研究室主任,從事臨床藥理學研究二十余年,主要研究方向涵蓋新藥早期臨床評價研究以及PBPK建模模擬技術研究等。主要涉及基于生理藥動學模型開展特殊人群(兒童、老年人)模型模擬預測及創新藥首次人體試驗劑量預測研究等。參與或主持國家科技部重大新藥創制課題、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北京科委、北京醫院院內科研課題多項。
作為主要研究者及合作研究者完成新藥I期臨床研究150余項,其中創新藥I期臨床研究30余項。作為主要組織者在國內首次建立新藥臨床生物樣本室間質量評價體系(小分子藥物),推動提高生物樣本檢測質量的可控性。在國內外核心期刊上發表論著90余篇,其中SCI 8篇。
陳濤 上海凡默谷技術總監
近10年的藥物建模與模擬從業經驗;對新藥及仿制藥的體內吸收、釋放、處置模型有豐富的經驗,已成功建立及考察了多個藥物的體內外特征,并通過模型的搭建指導制劑處方的開發、生物等效性考察等。
作為技術團隊的負責人,受邀在國內不同層次的學術會議上發表主題報告數十場。此外, 還參與合作發表首次人體PK預測、PBPK建模、仿制藥等效性考察等不同應用領域的中英文文章數篇。
建議參加對象
臨床藥理人員
DMPK人員
新藥研發人員
制劑開發人員
GastroPlus用戶
咨詢或加微信群
微信號:ipharmogo